「糍粑」湖南小吃土家糍粑的制作方法

土家人素有“二十八,打粑粑”的说法。每逢春节来临,农历腊月末,家家都要打糯米崧粑。小崧粑做完后,由心灵手巧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,小则三五斤,大则十多斤。这叫“破笼粑”,象征“五谷丰登”,又显示土家人大方淳朴的民风。打糯米糍粑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,一般都是晚辈的男子汉打,即两个人对站,先揉后打,即使冰雪天也能出一身汗。做粒粑很讲究,手沾蜂蜡或茶油先搓坨,后用手或木板压,要做得光滑、美观。

【工具】

蒸笼,盆,锅,石臼,大木槌,桌面,门板。

【原料】

糯米5千克,水,茶油,蜂蜡适量。

【制作过程】

(1)糯米浸泡一天以上,滤干水,置木甑里蒸熟。

(2)在茶油中放入黄色的蜂蜡,加热融化,涂抹在桌面、门板、石臼、木槌等用具的表面。

(3)把糯米放进石臼中,用丁字形的大木槌用力捶捣。糯米黏性很强,一般由两个强壮的男士一上一下地“打”,打木槌时要求“快、准、稳、狠”(4)糯米捣成泥以后,放在抹油的桌子上,趁热揪出拳头大的米团,压扁成饼,再用门板加重物压住,等糯米晾凉后即可成型。


【成品标准】

色白,爽滑软糯,大小一致。


【制作关键】

扫码免登录支付
本文章为会员专享,开通VIP后可完整阅读!

如果您已购买过该文章,[登录帐号]后即可查看

×
请选择支付方式
虚拟产品,一经支付,概不退款!